Day 1

本週Nabu與我帶領大家來挑戰天使的眼淚嘉明湖。適逢五一連假再加上台鐵罷工,怕塞車大家都提早集合出發;還好一路暢通,大家半夢半醒中一路開至池上,享用完美味的池上便當後,便轉上蜿蜒的南迴,前往戒茂斯登山口。

登山口依照慣例拍完合照便出發前往,目標登上戒茂斯山三角點!。一開始的迎賓陡上並不輕鬆,大家走走停停讓身體習慣負重後,便加快步伐,一路上松羅搖曳、陽光從樹縫中穿刺進林中、時有雲霧擦肩而過,如同童話世界一般。

晚上越過新武呂溪後就來到我們西邊的營地,溪水清澈見底甚至能反光,而營地腹地廣大、炊煙裊裊,協作也幫我們把帳棚都搭好了,讓我們能養精蓄銳。

分配好床位就用晚餐,協作大哥大姐的手藝令人驚豔,至少有六菜一湯還有甜點,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。提醒完明天的行程後就各自休息了。

Day 2

第二天行程很單純,時間也不趕,在營地吃過早餐後七點整裝出發。路上林相逐漸轉變,從瀰漫水氣的霧林帶來到了乾燥的松樹林,路上鋪滿柔軟的松針,踩在上面令人感覺不到疲累。

早上經過一連串的陡上後,今日的爬升量已經幾乎走完了接下來都是平坦的地形。途經排球場營地、籃球場營地、足球場營地、高爾夫球營地,都是腹地廣大的平地,非常適合休息與拍照。

下午兩點多,來到海拔三千多的草原,天色不佳細雨紛飛,但天公作美在陣陣山嵐之後,仍能遠望對面稜線的向陽山與三叉山。在草原拍攝完合照後便開始下切溪谷到今日落腳處。

今晚住在卑南溪上游的獵寮營地,典型的高山溪谷,松林、箭竹草原、溪水、遠處的稜線相映成趣。晚餐協作為我們準備了兩鍋火鍋,眾人飽餐一頓,早早就寢,為隔日攻頂做準備。

Day 3

3:00吃早餐,4:00背包上堅出發直指嘉明湖。一開始便是今日的大魔王陡上300米,伙伴們的頭燈在黑夜中連綿成串。

約5:30抵達嘉明湖周邊陵線,天候屬實不佳,嘉明湖在濃霧之後也只露臉了幾分鐘,便消失的無影無蹤,著實令人遺憾!但路終究是要走下去,不久後夥伴們登上三叉山三角點,百岳數加一!可惜風雨漸強,快速拍完照後便迅速開始下山。

途經嘉明湖避難山屋與向陽山屋可謂五星級山屋,設備非常的高級,是遮風避雨的好地方。亦有協作熱心提供熱水與薑茶,還有熱情山友分享食物,為寒冷的行程注入暖流。

下午四點眾人陸續出登山口,結束三天兩夜的冒險,在利稻部落換好乾淨衣物後,便驅車回程,途中行經池上享用了當地名產池上便當,為這趟旅程劃下句點。(文字:阿隊長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一、活動心得

路線說明

戒茂斯,在布農族語的意思是一種香料植物,他的果實香味類似胡椒,同時戒茂斯也是布農族郡社群中的其中一支部落。

嘉明湖,為布農族傳統領域,布農族稱其為月亮的鏡子。在布農的傳說,是如此描述…在布農征伐太陽的過程,被射中右眼的太陽變成月亮,月亮每晚都會回來看看自己被射的箭傷,那一面照射月亮的鏡子,便被布農族人稱呼為「月亮的鏡子」。而登山界,而登山界又因湖水湛藍,有稱其為天使的眼淚等美名。

 

而現今的山徑,為昔日布農族獵人的捷徑,路線沿途有著台灣十分優美的中級山林相,清澈的新武呂溪穿梭山谷之間、沿著新武呂溪旁一路北上的山徑,沿途有隨處可見生氣蓬勃的二葉松林與松蘿,並有多處平坦的腹地與散落四射柔軟的松針鋪地,是條讓人走起來心情愉悅的路線。路線沿途行經戒茂斯山、新武呂溪,抵達嘉明湖、三叉山,路線上可選擇O行縱走,如戒茂斯進向陽遊樂區登山口出,亦可A進A出的由戒茂斯嘉明湖原路折返。

針對新手,建議可從戒茂斯嘉明湖原路折返,原路折返的好處是回程一路向下,且路線和緩與好走,為二上坡路線,就是獵寮營地往妹池及新武呂溪往屆茂斯山這兩段山路是上坡,其餘路線皆是一路下坡行走。

如有想要群覽高山美景與百岳收集,可選O行縱走,沿途可抵三叉山、向陽山之兩座百岳,且能看到塔關山、關山嶺山、關山大斷崖等風景。可一飽美景的路線,向陽山至向陽前山一帶,山勢起起伏伏,對於最後一天下山行程,會較為辛苦。

 

第一天

行程:台北車站-池上車站-利稻部落-戒茂斯登山口(1925m)-三叉口&戒茂斯山(2501m)-新武呂溪營地(2186m),行程4km,行走時間4小時

 

集合

早上0530,從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,當日領隊分別是哲瑋(Nabu)與晟瑋(阿瑋),成員23位。早上集合時,有一位夥伴遲到未出現,且聯繫不到,一度擔心他必須被大夥一同放棄,但她仍未放棄參與行程,因此後來聯繫上時並告知願意自費前往池上與我們會合,這才讓大家可以一同上山。

 

前往戒茂斯

從台北車站出發到池上,大約5個小時多的車程時間,中間行經南澳和平的台泥DAKA園區休息站休息。中午11:30抵達池上車站,在池上接收最後的夥伴,隨後就開始駛入南橫。

拿睡袋耽誤了一些時間。但好在機時間上算充裕,車子進入南橫後,分別在新武部落拿睡袋,及在利稻部落換9人坐接駁車。部落的道路空間小,路寬大致兩台車,中巴可以進入,但需要留意會車及尋找合適的迴轉空間。

 

於下午1點多抵達利稻部落,在此換車9人座小車前往登山口,並讓成員在此進行最後整裝。隨後坐約15~20分的車程抵戒茂斯登山口。

下午1430抵登山口,戒茂斯登山口路徑明顯,往上約20公尺,有一處平緩的平台,旁邊有林務局的一個亭子,裏面有兩個桶子,不是垃圾桶,其中一桶裝滿木屑。這些木屑是林務局正在進行推廣,提供給登山客攜帶上山,作為在野地如廁後,投入木屑,可加速排遺分解,以減少排遺造成高山環境負擔。

 

準備出發

領隊在登山口平台進行行前說明,今日行程從登山口到戒茂斯司山,上升海拔約600m,之後一路下切河谷,至新武呂溪營地。路程約4公里,時間大約4小時。隨後進行成員大合照後出發。由於出發時已經將近下午3點,接駁大哥還特別叮嚀我們來得太晚,準備要摸黑走路預計晚上7、8點才會抵達營地。

從登山口出發後,一路陡上,沿路多為泥濘與薄霧,約15分鐘後可抵達戒茂斯前峰。我們在前鋒讓大家稍做休息並調整裝備,之後續行持續爬升,沿途林相雲霧繚繞,且松蘿隨處可見。沿途皆有布條,為路徑多元,但行進方向都是一致的,因此大家走起來還算好走。

 

成員中,有初次參加百岳行程的夥伴,由於登山背包並未打包洽當且未將背負重心轉移到腰間,以及攜帶過多不必要東西,造成自身體能消耗快速,及行進緩慢。因此,領隊協助指導與調整學員的背包,讓學員可以走得比較自在一點。

 

前鋒過後,沿途路線較為和緩,抵達崩壁稍作休息,之後過了崩壁後又是一段的陡上路線,一路走走停停,適度休息調整節奏。於下午17:10抵達戒茂斯山三叉路口,由於隊伍前後對落差約有10~15分鐘,因此經過討論後,讓自認體能可以夥伴輕裝前往戒茂斯山來回,並讓大隊伍在此進行大休息。

 

戒茂斯山,有記錄寫約來回半小時,但實際上有隊員大約20分鐘就回來了,因此可以看個人腳程去拿捏時間。待大夥都休息與回來後,就開始往新武呂溪前進,出發前,請隊員將頭燈準備好,並做好禦寒調整。三叉路往北走約500m後,開始轉向往東走,之後一路往下至新武呂溪。由於在路線轉折點上,天色已經暗了,因此領隊在此等候後面成員全部都到後才開始往下行走,避免後續成員在途中走錯。

 

抵新武呂溪河谷,時間大約1820了,之後往東走跨過兩次支流後,再轉往南方向走,即抵達今晚的天馬協作的營地。由於天色昏暗,因此在這段路程中,不時需要找路,好在沿途遇到其他扎營者好心指引,讓我們能盡快抵達我們的營地。

 

充滿暖暖熱食的營地

抵達新武呂營地(2186m),當下營地正值晚餐時間,協作大哥在告知營帳位置與分配後,邀請大家盡快來吃晚餐。營帳是4人帳,分配是3人1帳的組合,因此請隊員自行湊成3人後進行營位分配。

晚上2100,領隊分別去各帳告知明日起床集合時間,並調查成員身體狀況與今日行進回饋,作為明日隊伍行進的調整,在陸續確認隊員狀況後,就各自休息,迎接明日的挑戰。

隊員調查,身理上除了腿痠外,大致就是一直走上坡疲累,除此外就沒有太多問題。

 

第二天,

行程:

新武呂溪(2186m)上到妹池(3160m)再下獵寮營地(3081m),一路緩上,中間有數處遼闊舒服的休息點,如排車場、籃球場、足球場、高爾夫球場等,行程約7K,行走時間約6~7小時。

早上原定0630出發,但實際最後出發時間延到0710才出發。中間的延誤,有的是早餐吃的時間較晚,有的是收拾整裝背包的時間較長、有的是起床時間較晚。由於種種狀況如沒有好好叮嚀,就會造成延誤的狀況發生。然而成員多是自主團,因此難以有統一標準要求每個人的效率與標準,僅能多保留一些緩衝時間,去預防這類的狀況延誤,但這些時間都還在掌握中,並未影響今日的行程。

出發前

領隊進行今日說明,並調查成員體能狀態,與進行一個小活動。

調查成員體能狀態的目的,

是透過體能指數較低的夥伴來調整隊伍行進順序,鼓勵優先走在隊伍的中前段。

而小活動內容大致上,

是領隊會說一個東西,請在5秒內拿出,如沒有現實拿出就請調整這個東西的位置,因此大家分別拿了這三個東西,行動糧、雨衣、衛生紙,為何拿這三個東西?領隊事後說明,這些都是在需要時,因該可以快速拿出來的,尤其是目前還未在野外上廁所的成員,今天上廁所的機率其高,就怕當你內急時,還要花時間找如廁器具,因此調整快速拿取的位置,能增加自身的取得便利性。

 

出發時,領隊再三再說明,我們可以確定可在白天抵達營地的,請大家不需要擔心摸黑的狀況。

從營地離開之後,沿著營地旁往北的稜線前進,路線緩上,路徑明顯,沿途多有盤根錯節的樹根,形成一條階梯向上的路徑。隨著踏上鬆軟的二葉松山徑,可以看見處處都是被松針圍繞的森林,期間松蘿茂盛,穿插在樹枝之間,隨手可取。松蘿是完全一種天然衛生紙,可用來如廁清潔使用。

 

爬升過程中,經過排球場營地,籃球場營地、足球場營地及高爾夫球營地,這些舒坦的營地,多是由松針散落鋪地及被森林圍繞的腹地,而命名的由來多是依據其腹地大小來命名。這段路走來輕鬆舒適,山徑乾燥舒爽,走到累時,隨處都是可以躺下的好地方。此外,這些營地的景色也很美,很適合在這裡拍照玩樂。期間我們僅在排球場營地大休息外,就一路前往到高爾夫球場進行午餐與大休息。

我們隊伍在高爾夫球場(2879m)午休與午餐,這時有隊員拿出好幾顆罐頭來,這才發現他的背包重的秘密為何?但他也自覺很重,於是它分享給其他人來減輕重量。

 

高爾夫球場,佔地遼闊,很適合多人扎營,營地中間有巨樹倒木,很適合拍網美照,是一個熱門拍照景點,幾乎每一隊都有人在此拍照。在此休息一個小時後,我們拍了個大合照就離開了,一路緩上往北走,走了約1個半時後,走出森林後即抵達大草原。這時展望瞬間開闊,可以遙望向陽山、三叉山、嘉明湖山屋。這時天色,雲氣濃厚,不見太陽。途徑妹池,妹池無水,同時也無人紮營。我們需要在往前600公尺抵獵寮營地。抵獵寮營地前往會有一段約200m的陡下山徑,這裡因長期走踏,有些地基已無草根,容易滑落,因此走來需要踩穩慢走。

終於下午14點初,即抵達獵寮營地。

 

獵寮營地,位於新武呂溪上游,亦是新武呂溪的水源地,營地腹地不大,僅有的腹地都已被營帳佔滿,大約20頂左右。同時,這邊沒有合適的如廁地點,可在營地附近可見前人留下的雪花片片,大可想像營地附近同時也是如廁聖地。由於位在溪流旁,基於LNT原則,應盡可能遠離水體,愈遠愈好。因此當地協作告知,請翻過營地東側的山稜去後方如廁。

 

抵營地後,分配營帳,領隊告知下午1730吃飯,1800集合說明明日行程與公告。其於時間自由休息,原本有幾位隊員詢問是否可以自行前單攻嘉明湖,考量領隊自身能量及天候因素,就告知拒絕,並說明明日預計凌晨4點出發,因此隊員才取消意願來好好休息。而下午3點後開始落起小雨,這讓大家減少想要外出的動機,於是成員多在帳內休息。而這段雨勢雖小但一直斷斷續續下到隔天凌晨,且晚上後風雨也有變大的跡象。

 

晚餐過後,

領隊說明明日行程並告知天候狀況很不理想,很大的機率看不到嘉明湖及日出,甚至會是一整天的下雨的狀況。在考量整體隊員的狀態,領隊希望我們出發後盡量減少停留,盡可能將大休息的時間留到山屋休息,會是一個不段趕路的行程,如行走順利,也許我們可以儘早下山與提早返城回台北。最後並提醒明天出發時的裝備,穿著雨衣及做好背包防水的準備,並裝保溫瓶裝滿熱水,沿途使用。

 

隊員在聽完這些說明後,都能理解,因為大家都是穿著雨衣在聽領隊的說明。而這一晚的風雨更預告明天的辛苦。

 

第三天

行程:獵寮營地(3081m)-3355峰-嘉明湖(3300m,路過不停留)-三叉山(3496m)-嘉明湖山屋(3350m)-向陽山登山口(3492)-向陽山屋(2857m)-向陽森林遊樂區登山口(2316m),行程:14k。行走時間約12小時

 

凌晨2點營區,陸續有人起床,準備整裝與吃早餐。而早餐開飯時間是凌晨3點,因此不少隊伍會配合開飯時間後再出發,同時當天天候一直下雨,有經驗的領隊與山友,都知道今天是看不到日出的,因此也延後出發。

 

凌晨3點,風雨交加,雨勢以較昨晚稍小,但仍細雨綿綿不停。隨著成員陸續吃完早餐與裝完熱水後,4點集合出發。領隊出發前,依舊報數清點隊員,確認人數後即出發,成員一路尾隨前面的隊員前進。

路線一開始須穿過新武呂溪北岸後上切往嘉明湖的山徑,此路徑狹小蜿蜒且陡上,天候小雨不斷,前方還有數隊其他隊伍,因此整體上大家節奏走得緩慢。在阧上走了一個小時後即抵3355峰,隨後就是一片遼闊的大草原地形,但當下天候雲層水氣濃厚。早上0530,先行的隊伍成員抵達可以展望佳明湖的位置,卻僅能在初期看見湛藍的嘉明湖,但隨即不久就被白霧濃罩無法看見了。

大草原上沿途並無可遮蔽的空間與地形,此時風雨持續加強中,有隊員表達希望盡快往前行走。此時團隊,大致上分為兩批人,都走在一起惟前後落差時間約10分鐘。今日天氣惡劣與成員會有濕冷的狀況,本就在預計之內,因此很快決策盡快帶確認隊伍持續前行盡快下山,而第一目標就是直接前往嘉明湖山屋進行大休息,中途刻意多繞一下三叉山,撿一顆百岳。

前往三叉山的路途,雖僅需要上升約100多公尺,但當下風雨交加,不少成員的手與身體,都開始有感受到身體溼冷與四肢僵硬的狀態,因此行走較為緩慢。而這段上坡更顯得辛苦。

0640有左右,抵三叉山後,大家各自拍個紀念照就盡快下山,由於這段路程讓隊伍前後落插變大,就不進行大合照。領隊Nabu請副領隊阿瑋先帶領先行成員約20位,持續往前先到嘉明湖山屋休息,而Nabu則押後負責最後幾位隊員一同前往山屋。落後的成員,大致上多是腳力及體能較弱,因此行進較慢。但多能彼此結伴,或在彼此前後能看到的情況下,持續下山。

 

0900抵嘉明湖山屋,由於天候溼冷,山屋大哥很熱心的準備將茶與熱水,讓下山的山友得到很大的溫暖與回溫。此時隊伍成員,多數人都有內外雙濕的狀況,在此調整裝備,並換下乾的衣服與穿著羽絨衣,來盡快回復身體溫度與喝薑茶暖身,並在此進行大休息。

1000從山屋再次出發,成員一心僅想盡快下山,脫離在山上這種溼冷的狀態,因此途中並未前往向陽山,而沿途的群山美景,也因雲層水氣十分濃厚,而沒有任何展望。這就增加學員希望儘早下山的決心。而前往向陽山屋,原定2.5~3小時,最後走了3.5~4小時,可以說明當天成員的體能疲累程度,並且低估下山的路線變化,一直起起伏伏,且過向陽山叉路後,一路向下的路線,也有諸多有落差的階梯需要行走。對於已經走了兩天上坡路線後的隊員,下坡才是真正的考驗開始。

 

下午1340抵達向陽山屋,前後隊伍時間,大致上差了半小時。在此,下山前,先聯繫接撥大哥,讓大家下山後就能立刻儘早回部落換衣服。

1400之後,隊伍陸續從山屋下山,後續山徑路線和緩好走,在最後2.7km處,山徑變成了林道,之後一路走到向陽派出所,並在這進行搭乘接駁車返程部落。

最後一隊下山時,已經將近1630。回到部落,讓大家整裝換上乾淨衣服,就下山到池上吃晚餐,並在此做部分成員的解散。

 

返程

池上回到台北,車程時間約5個小時,由於回程時,都已經深夜了,因此路線平順,抵台北車站時已經是午夜0030,在此進行解散。

 

總結

山永遠都在哪裡,也許會有遺憾,但何嘗不是一個讓自己再次前來的藉口。

身為領隊,總是必須為每一趟山行做好最壞的準備, 也慶幸此次隊員都能在第三天的行程上做好心理建設,對於惡劣天氣下的山形始終保持樂觀不服輸的信念,同時也感謝隨隊的夥伴,不離不棄身旁的夥伴,一路陪伴下山,不致孤單,謝謝同行的每一位夥伴。(文字:哲瑋隊長)

 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